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发布者:wuwenli
    2017-03-08 15:47:07   转载

    2016年8月21日在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县县长 吴永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团结、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我县科学发展、亮点纷呈、成绩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完美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自治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17万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砥砺奋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31.69亿元增加到56.6亿元,年均增长11.5%;财政收入由2.84亿元增加到5.19亿元,年均增长12.8%;工业总产值从29.34亿元增加到57.31亿元,年均增长19.6%,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58亿元增加到54.13亿元,年均增长21.94%;工业增加值从14.24亿元增加到25.36亿元,年均增长16.1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4.89亿元增加到8.07亿元,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068元增加到27642元,实现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41元增加到6637元,实现年均增长14.1%

    (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壮大

    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县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全县水果总面积7.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426.2万立方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确保每年达到16万亩以上,保证粮食稳产增收。全面落实耕保责任,完成耕地保有量15430公顷。到2015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6.81亿元,年均增长5.92%。农业增加值10.6亿元,年均增长5.67%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十二五期间,全县投资8.9亿元,完成12120户以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惠及农户437218601人。建设水利灌区节水改造工程58处,受益总面积4.21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是三农发展模式创新。核心农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加强。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增强,带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龙胜高山绿园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得市级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

    (三)工业支撑持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十二五期间共实施工业项目498项,完成工业投资52.57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技改投入33.58亿元,年均增长21.08%。延伸和拓宽滑石产业链,使滑石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小水电扩容增效,促进水电产业发展壮大。4家木材加工企业进入规模企业序列。二是新兴产业特色鲜明。中国红玉、紫龙玉等宝玉石加工行业在不断规范中得到发展,形成了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玉石产业。以龙脊茶叶、罗汉果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南山风电场一期工程部分并网发电,结束我县无风电历史。三是工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设瓢里、三门等工业集中区,共入驻企业10余家。实施的农网改造工程和农村公路大会战工程,使一般工业用电和工业交通基本得到保障。四是服务企业工作积极主动。及时出台相应政策,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帮助企业、项目业主调处与周边群众矛盾纠纷,化解难题。龙广公司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华美公司清产核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小微企业在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的同向导引中稳步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县中型以上工业企业3家、产值超过亿元工业企业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

    (四)旅游开发成效明显,三产优势进一步扩大

    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不动摇,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品牌产业和生命产业来打造。一是强基础。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社会总投资超过50亿元。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创建了53A级景区,成功打造了泗水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启动龙脊风景名胜区二期提升工程、龙胜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双洞游客集散中心等一大批旅游重大建设项目,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树品牌。我们举全县之力,全民参与,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排名中名列广西第一,树立了标杆。打响了世界梯田原乡”“世界滑石之都”“中国红玉之乡”“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康寿养生胜地五大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全县大景区·旅游一盘棋的发展大格局,拓宽旅游扶贫的方向,为十三五的全域旅游1、智慧旅游2和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促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酒店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旅游业农村直接从业人员达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6万人。

    (五)脱贫攻坚模式创新,增收成效进一步凸显

    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最根本的工作,统揽全局的工作。认真开展精准识别,找准致贫症结,突出精准滴灌造血培育,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建立健全结对帮扶、长效投入、社会帮扶、市场运转等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创造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脱贫帮扶模式,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等扶贫开发举措,脱贫成效明显,群众喜得实惠。一是强化农业产业扶贫。整合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科技、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1.42亿元对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和补助。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成为重要的扶贫产业。二是强化旅游扶贫。2015年,以龙脊镇大寨村分红403万元为代表的龙胜旅游扶贫模式,树立了全区旅游扶贫的先进典型。旅游扶贫开发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人口2.5万人脱贫。三是强化金融扶贫。协调金融机构向扶贫对象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723.98万元,发放贴息548.84万元。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十二五期间,共整合11亿元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32个贫困村全部完成通村道路硬化,实施危房改造和贫困户异地搬迁11936座,解决5.2万农村贫困人口住房问题和6.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五年来,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9.29亿元增加到49.49亿元,年均增长18.8%,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助推器、新引擎。坚持强化完善相关制度,紧扣项目规划、用地、融资、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提升联合调度、联合审批、联合协调、联合督查水平,着力在项目前期、项目推进、项目保障上下功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一是强化四家班子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终身负责制,推动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服务。十二五共实施重大项目444个,总投资126.6亿元。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引进县外投资项目95个,投资总额70.9亿元。县城大型农贸超市、县民族体育馆、新妇幼保健院、新民族广场等一批项目已完工投用。当前正重点推进桂三高速公路(龙胜段)、龙脊大道3、双洞游客集散中心、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工程、龙腾花海梯田4等一大批项目建设。

    (七)城乡建设快速推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加强以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能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一是城乡规划建设统筹推进。聘请同济大学规划院对县城规划进行修编,完成了《龙胜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011-2025)》及全县412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北岸新区实验中学、北岸民族贸易市场、民族体育综合楼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运营,县城功能和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县城面积已增加到约2.5平方公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7%,新建龙脊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从无到有的目标。三是集镇建设得到加强。龙脊国际旅游小镇旅游业态初步显现,瓢里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基本完成。其他乡镇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处理站和集镇道路建设。共投入资金42亿元,实现了111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公路。四是美丽乡村活动成效显著。在开展清洁城乡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乡村建设,投入资金6302万元,对1484个村屯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专项活动,新建龙脊镇及金车村等6座污水处理站,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成31个传统古村落申报工作,其中龙脊村已获得全国传统村落称号;黄洛瑶寨、白面瑶寨等11个特色少数民族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五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决把好生态红线关底线关,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控违打非、禁伐阔叶林和河道禁止采砂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龙胜,系列举措得到了全县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一致称赞。龙胜镇、龙脊镇、瓢里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镇命名;龙脊镇大寨村、瓢里镇界泉村等13个行政村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全县118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龙胜清新的空气、优质水源水质、洁净土壤及富硒农产品等优质生态作了科学权威的发布:龙胜县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生活饮用水达国家水源水质一类标准,气候舒适期长,生态环境优良,具有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

    (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简政放权,发展活力得到增强。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39个部门制定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承接、下放、转移和整合权力事项318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二是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完成了工商局和质监局、卫生局和计生局等24个政府工作部门的整合和调整,设置12个挂牌机构。三是推进体制改革,着力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流转。目前,全县有农民合作社128家,农业龙头企业4家,实施土地流转1.64万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现县、乡、村监管全覆盖。四是组建兴龙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和兴胜城乡投资有限公司,扩大融资渠道,拓宽投资范围,提高投资经营管理效率。五是加强对外宣传,成功举办了两届湘桂原生态风情节,进一步推动湘桂黔边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承办了第二届桂林国际健康养生高端论坛、第十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等国际活动;开通了我县官方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借助新兴媒体广泛宣传龙胜,进一步提升我县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

    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累计筹措资金28.5亿元,完成237项区、市、县三级为民办实事工程。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33%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800人。结合精准扶贫,在全县全面开展低保对象大排查,促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农村低保政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政策兜底作用,农村低保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为23%。五年来,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150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50套,让住房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住房保障工作成果。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2.82万人;教育科技工作不断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新建和维修校舍11.66万平方米,在全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树立了新的标杆。投入400多万元对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水平,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1.04亿元,没有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高考成绩节节攀高。2016年,中考一等学生99人,比2011年增加44人;高考一本上线72人,比2011年增加47人,录取985211高校46人,龙胜中学连续三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全县引进科技成果103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84个,创建了全区科普示范县;民族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5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125 个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实施两馆一站5免费开放,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服务体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500多万元,创建了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民族团结工作保持在全国的先进行列。全县共有8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级人民政府列入保护名录。龙脊梯田系统成为广西首个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龙脊梯田文化节”“苗瑶侗壮汉·绽放三月三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的魅力;卫生和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累计投入卫生事业各类经费2.81亿元,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夯实,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药品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1.96%,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88%;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创新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在全市首创建立乡镇级计生关怀公益金,实现计生爱心保险在我县的全覆盖;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共兑现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资金2000多万元,惠及3万多群众,2000多名农村独生子女得到政府计生政策关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和食品药品消费安全。

    (十)社会稳定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开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工作监督、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4件、政协提案134件,办结率100%。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五落实五到位6,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增加县城监控探头,实现监控无缝对接;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建设工作处于区、市先进水平,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一直保持全区前列。五年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 4164 起,调处成功4072件,调处成功率达97.7%以上。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县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此外,统计、保密、机关事务、接待、档案、供销、地方志、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市场服务、广播电视、新闻外宣、老龄、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科学、残疾人工作不断推进,税务、公路、国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金融、水库移民、气象、水文、民爆公司、石油、烟草、邮政、通信等部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建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以及双拥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化危为机、强基固本、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大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老百姓得实惠不断增多的五年。全县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用激情和拼搏,谱写了龙胜发展新篇章,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监督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打下良好发展基础和社会人士大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龙胜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胜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投资缺乏重大项目拉动、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用新思维实行新举措,以大作为实现大发展。

        二、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

    根据自治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7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决贯彻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脱贫攻坚为主要抓手,坚持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把龙胜建成经济发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山川秀美的中国生态旅游强县,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9%12%城镇化水平达到37%以上,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更加生态、绿色,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就业、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18年,力争在更早更短的时间内,坚决完成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

    (一)坚持创新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质壮大滑石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龙胜产业新体系。

    ——用新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十三五规划优化特色农产品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有机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使传统农业向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建设一批符合实际、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协调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坚守耕地红线,推动农林牧渔结合。以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和区域特色优势果蔬为主导产业,建设三品一标8农产品种植基地30万亩,十三五期间,切实稳定生猪生产,抓好龙胜凤鸡、翠鸭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计划出栏凤鸡1423万羽,翠鸭251万羽;因地制宜地在高山、半高山草场发展肉牛、山羊等草食动物养殖;大力推广蜜蜂养殖;利用沟、溪水资源发展冷水、亚冷水和流水高密度水产养殖,把整个水产畜牧业引向产、供、销一体化养殖方式发展;罗汉果年种植4万亩,烘干和精加工能力达到总产量的60%;种植猕猴桃、沃柑、茂谷柑等新品种水果3万亩;加强茶叶产业示范带建设,深入开展龙胜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工作,推广种植茶叶2万亩,切实保护好全县5万株树龄超百年的古茶树。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现代种植业、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设施农作物等科技创新,扩展高山、半高山地区生态种植、养殖,以点带面推进绿色生态和特色农业发展,全县无公害蔬菜年总种植面积达6万亩。坚持开放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品牌推广宣传,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平台,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共享农业发展成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农业附加值,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解决好农产品入市难流通难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用新办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做好绿色工业加减法,产业升级要做好加法,节能减排要做好减法。围绕两化融合、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领域,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加强对滑石的保护性开采,加大对滑石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延伸滑石产业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塑造品牌和质量,努力打造世界滑石之都加强对水电企业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县不再审批新建水电站。继续抓好增效扩容,处理好发电、供电、用电企业的关系,抓好冶炼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进、规范风电项目建设;鼓励冶炼企业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等途径,推进工艺升级、产品提升。加强中国红玉行业管理和市场建设,科学规划和拓展中国红玉产业链,积极打造中国红玉之乡大力发展实木复合板、竹制品、家具、装饰材料等竹木加工产品;加快推进中药材、精炼茶油、龙脊茶饮料、天然饮用水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工业,使草编、竹编等民族特色工艺品、中国红玉等特有旅游工艺品和罗汉果、皇金菊、茶叶等旅游土特产及民族刺绣、民族服饰等特色纪念品的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和订单式、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转变。大力发展邮政、速递、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日用品配送中心和科学规划瓢里物流小区等项目,完善物流配送体系,要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示范县为契机,利用互联网+工业品创新模式,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工业企业品牌,推广我县特色工业产品,促进我县产业、产能、产品的立体对外输出。

    ——用新思维推动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经济产业,我们要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纵深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国家生态公园的目标,持续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龙胜的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品牌产业和生命产业来打造,深化拓展全域一区一线9发展思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域旅游的标准,将旅游地域、产业、服务全覆盖,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旅游标准化建设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龙脊景区创5A、花坪自然保护区、彭祖坪景区、南山草场、龙腾花海梯田、双洞游客集散中心、泗水乡村旅游绿道等基础服务设施和景区景点的建设,创建一批新的A级景区,打造提升一批苗瑶侗壮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打通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和通往外省、外县的辐射线,贯通连接旅游点和服务点,推动龙胜大景区全面提档升级。依托龙胜良好的生态、多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梯田原乡和农耕文化,结合生态养生、红色旅游和多样性生物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康寿养生游、中国红玉文化游六大特色旅游品牌。巩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成果,大力发展旅游+战略,深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和提升,促进旅游国际化、乡土化、高端化、全域化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全面满足外来游客深度体验和当地居民公共休闲的需求,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龙胜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推进以特色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新常态下生态旅游、商贸物流、康寿养生等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能力、聚集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全面促进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50倍以上,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县GDP比重达35%以上;继续发挥我县旅游扶贫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旅游点线面的提升,构建全域旅游+生态立县+精准扶贫+美丽乡村+集体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龙胜旅游格局

    (二)坚持基础先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筑牢基础设施支撑新体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着力形成基础设施平衡发展结构,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和保障改善民生能力,为建设旅游强县、生态强县、脱贫攻坚以及70周年县庆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优化交通网络,实现互通惠民。以提升完善交通运输功能为目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对外交通、县域交通、乡村交通,提高交通运输覆盖能力,构建我县运转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桂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2017年底建成通车。力争张吉怀桂高铁线(张家界吉首怀化桂林)途经龙胜并设站。建成龙胜出省连市(县)快速运输通道、建成比较完善路网和农村公路,与县外周边省、市、县公路全方位对接;县到乡镇之间重点通过改造提高等级;乡镇之间加强公路连接,提高环通率;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重点是加强连通,打通断头路;行政村到自然村之间重点提级改造,疏通小城镇和各村屯的毛细血管,提高公路硬化率,完善县、乡、村、屯四级公路网络,稳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增强农村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到2020年,新增高速公路55公里、二级公路144公里、三级公路80公里,实现龙胜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二级公路里程突破300公里,形成内外衔接、干支相连、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实现高效便利。按照节能优先、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通过合理规划能源布局,推进能源高效多元发展。实施县城管道燃气项目,建设2000立方米供气站一座,燃气管道75.6公里,建设三门、瓢里、龙脊等9个乡镇供气站;加强成品油、加油站网点布局和储备库建设,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道新建加油站28座;大力发展风能,建设平等、南山、泗水、伟江等风能电场,总装机容量567兆瓦,缓解龙胜能源结构性单一的不足。优化电网结构,强化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建设,加强电源与电网的有效衔接,提高科学调峰、储能配套能力,新建、改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

    ——完善水利设施,实现安全生态。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项目,全县新建、改建防洪堤10.5公里,护岸57公里,新建平等镇、瓢里镇、乐江乡山洪沟防灾护岸21公里等项目。建立健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标准规划建设节水型、生态型灌区,重点建设旱片节水灌溉工程和农业节水工程,促进水资源循环运用,构建水权制度体系,做到人水和谐,提高用水效率,新建平等镇、泗水乡地头水柜100个,全县修复引水堰坝30座,配套改造渠道40公里,新建灌溉渠道777公里等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乡镇供水工程巩固完善提升项目,到2020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筑牢信息化基础,实现快速便捷。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完善和提升广播电视户户通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网络覆盖率,推进4G网络和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到2020年实现自然村通宽带,农村互联网使用率达到90%以上。加大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力度。全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辐射能力达到95%以上;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完善,打造农产品进城,消费品进农村的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主体多元、服务规范、高效有序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三)坚持统筹协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合力,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十三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第一位,切实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对于脱贫攻坚战,我们着眼贫困户八有一超10、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11、贫困县九有一低于12脱贫摘帽标准,拿出开局就准备决战的姿态,起步就准备冲刺的冲劲,举全县之力、用非常之策,到2018年,力争在更早更短的时间内,坚决完成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充分运用精准识别工作成果,坚持差异化、精细化、滴灌式帮扶,全力抓好“1+21”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七个一批13十大行动14进一步健全县乡扶贫工作机构,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严明脱贫攻坚纪律,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穷帽就摘官帽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退出机制、评估机制,建立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四步管理模式,建设扶贫大数据平台、扶贫融资平台、扶贫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扶贫脱贫工作落实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发挥好制度刚性作用和平台保障作用。创新宣传形式,营造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热情。积极引导动员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和助医、助教、助学、助残等扶贫济困活动,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立足自身实际,自主创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紧紧抓住增加群众收入这个关键,深入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等脱贫攻坚举措;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扎实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项目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坚守社会保障底线,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脱贫攻坚举措。全县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和全域一区一线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和贯彻落实好脱贫攻坚方案。积极筹措10个亿资金,以建设全长300多公里的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为契机,连接10个乡镇89个行政村,将全县的主要旅游景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片,带动发展旅游扶贫产业。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思路,通过脱贫攻坚工作,使我县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得到有效提升,全县生态保持、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有效改善,大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实现全县长远的、稳定的、持续的、不可逆的脱贫。

    (四)坚持绿色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打造国家生态公园。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严把生态红线关底线关,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强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创建中国生态旅游强县,打造国家生态公园。

    ——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森林、湿地、城乡、农田等生态系统建设,开展生态价值评估,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丰富生态产品供给,加快形成华南生态屏障保护区,促进生态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按照经济林功能区、水源涵养林功能区、旅游风景林功能区划,优化林区生态和经济功能。抓好防护林建设工程,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到2020年,稳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16.5万亩,商品林1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9.67%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滩涂等湿地资源的管护,抓好水库改扩建,提高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抓好占地3万亩的龙脊梯田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采矿区生态修复,科学划定和严格执行禁采区、限采区分区管理制度,不再批准新的石材开发项目和有色金属勘察项目。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大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优化城乡和农田生态系统,加强城乡绿化,沿主要河流两岸、交通干道、景区绿带实施绿化提质,对道路、江河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林地实施林种优化,推进生态景观林建设。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土壤土质和肥力,增强农用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以花坪、建新等自然保护区为载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把生态屏障建设与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龙胜森林覆盖率高、多样生物物种等优势条件,争取国家支持,打造国家生态公园。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山体、水体、岸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噪音污染的防控防治,提升城乡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建设山清水碧天蓝地净的绿色龙胜。加强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治理。依法依规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环保制度设计、规划、监测、执法、宣传等方面的建设,构建大环保格局。到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继续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电站生态流量监控,禁止河道采砂挖石,加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力度,开展重要水域增殖放流活动。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将实行更加严格的林木限伐制度、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严格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同时,继续加大耕地开垦资金投入,确保十三五规划期内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提高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15执行率。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区限制性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制度。强化城镇污染控制和治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宣传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改善镇村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实施测土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提高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和综合治理设施,开展有机肥、沼气等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示范。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做好项目建设监管。

    ——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气象、地质、生物灾害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报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事件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防治气象灾害,实施森林防火工程,加强对暴雨、洪水等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防治地质灾害,强化对全县地质灾害敏感高发地带的危险性普查,推进山洪地质灾害专项治理。

    ——做强升级生态经济。贯彻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依托龙胜良好的空气、水、土壤、气候等生态资源,突出龙胜特色,走生态+战略的特色发展道路。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大力推进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低碳旅游发展,扩展民族风情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促进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融合发展,加快温泉森林公园、龙脊湿地公园、花坪保护区、彭祖坪景区、南山风景区等健康养生度假产业发展,打造龙胜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

    (五)坚持内外兼修,为脱贫攻坚提供特色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用绿色、便捷、特色、和谐、智慧、创新的理念,打造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城镇集群。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县城人口规模达到4.6万人。

    ——加大城乡的建设力度。调整优化县城规划布局,发挥县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核心作用,辐射和带动城乡建设,增加县城民族文化元素,打造特色乡镇,做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城北岸新区二期和龙脊大道沿线片区,其它各乡镇结合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重点,实施平等镇、江底乡、泗水乡、马堤乡特色旅游名镇建设;实施三门镇、平等镇、瓢里镇等新型城镇化示范工程;实施龙脊镇生态旅游城镇基础设施二期建设;实施龙胜镇、瓢里镇、三门镇、平等镇、伟江乡等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综合考虑城镇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加强县乡道路、城市园林绿化、供排水、供电、排污、垃圾处理及管道燃气等市政基础建设,扩建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三门镇、瓢里镇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力。

    提升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为先,更加注重功能建设,加强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建立透明规范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努力形成科学高效、安全有序的城镇综合管理机制。

    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城镇管理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城镇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拆除违法无证建筑,坚决整治安全隐患,坚决改变脏乱差突出状况,坚决取缔违法经营,持续加大对五乱现象16依法整治力度。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交通、住房、供排水、供电、环卫等方面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村镇规划,合理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布局,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施千户侗寨、风情苗寨等项目,按原始风貌对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保护开发;全面规划、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5605户;加强传统村落申报及建设,建立和完善民族村寨规划和激励机制,引导和帮助农民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格控制农村建房审批程序和建房手续,住建、规划部门要按照各民族特点和民族建筑风貌,为农民建房时提供简洁实用、凸显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图集,突出民族特色,抓好生态新农村建设。美化绿化村寨环境,推进美丽龙胜·生态乡村建设,加快城乡污垃综合处理和整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使群众生产生活向优转变,促进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

    (六)坚持扩大开放,为脱贫攻坚提供优良环境,增强县域经济社会活力。大力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同步推进,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承接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分批次有步骤的加快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的配套完善,理顺权力交叉事项和部门职责边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全县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建设,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和网上审批工作制度。推动政府组织机构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税费管理制度、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等改革。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培植、扶持发展微小企业,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化管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扩大金融总量,增加金融资源,探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面向三农和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政策落实,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积极发展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赋予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机制,推动森林保险和林业投融资改革。

    ——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经济、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和合作,打造龙胜新形象。建立健全完善协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制定我县鼓励投资政策,落实奖励投资人员办法。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区域投资合作,引进外部企业、资金、技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以红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康寿养生游、中国红玉文化游六大特色旅游为引领,全面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和湘桂黔原生态区域合作旅游圈,积极创建旅游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构建特色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加大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及民生等方面的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动员和鼓励全县各行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创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创新服务平台,发展众创空间,推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结合我县实际,出台相应的政策,着力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重点岗位紧缺人才。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七)坚持和谐共享,为脱贫攻坚提供服务保障,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投向民生事业的比重,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提供更优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增进人民团结,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脱贫攻坚战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贯彻到教育全过程,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完善品学兼优激励政策,为龙胜留下更多优秀生源。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新建移民创业园幼儿园,缓解城乡入园难问题。合理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乡村小学校点改造提升项目,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新建扶贫园区小学(龙胜镇第二小学)、移民创业园初级中学(龙胜镇初级中学)、龙胜县第二高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围绕龙胜县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培养特色职业技术人才。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规范高效的办医体制和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施新建县中医医院项目、龙胜镇卫生院整体搬迁等项目;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新建或扩建村卫生室30个。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积极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健康教育,抓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增强防大病的能力。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对医疗服务的监控和引导,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各项制度的衔接。加强医疗体系信息化建设,构建医疗信息、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的互通共享平台,逐步建立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改革,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新建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推动民族、文化、体育事业新跨越。依托龙胜的民族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激发创造力、推动发展的功能,把龙胜县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繁荣先行县。由自治县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指挥部下设的民族节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传统工艺、民族服饰文化、民族医药、民族建筑文化、民族传统艺术、民族饮食文化8个工作组,对全县民族文化保护起指导和引领作用,唱响民族文化是龙胜各族人民的根,是龙胜旅游的魂的民族旋律,深度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提供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出台和民族民居建筑保护的立法工作,积极筹备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建立完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长效激励机制。统筹规划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推进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重点建设县级民族博物馆和大型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馆和一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依托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健全完善县城体育综合楼的服务功能,扶持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完善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和留住机制,为龙胜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持和保障,把人才培养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来抓。

    ——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全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居民老有所依、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统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继续做好农村低保对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十三五期间保持农村低保对扶贫攻坚贡献率不低于38%,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的重合率不低于44%。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准入退出机制,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以龙胜康寿养生文化建设为出发点,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特色养老服务业,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医和民族医药为特色的中医养生院、康复护理院,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以打造自治区示范性民政养老园区建设为契机,抓好我县新民政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力争投资1130万元的老年养护楼在今年年底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总投资3500万元的老年养护楼、中心敬老院、荣军康复中心、启智楼、社会福利院综合楼的建设,打造颐养型、养护型和护理型为一体的高端综合性民政示范园区,发展互助式异地养老模式抓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工作,年内完成县福利院向公建民营养老模式转变。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实现全覆盖。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树立社会和谐稳定新标杆。

    适应社会转型新形势,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平安龙胜。

    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法治龙胜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龙胜。加强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天网工程覆盖乡(镇)、村(屯)、景区。全面实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继续保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在全区排名前列,树立全区社会和谐稳定新标杆。

    深化公共安全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科技化水平,加强天网工程运用和信息资源互通。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等政策,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强国防建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及以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以坚韧不拔的信念、只争朝夕的精神、克难攻坚的锐气、勤政务实的作风,在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的征程上,共同谱写龙胜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名词解释

    1〕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县人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龙胜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2〕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3〕龙脊大道:原县城迎宾大道,起点联接桂三高速公路双洞出口,终点于县城氮肥厂桥,全长约6.3公里,途径双洞、拐江、城关三个村五个生产小组。

    4〕龙腾花海梯田:项目位于龙胜镇日新村,其中生态公园核心区700亩,将修建100栋木质结构别墅,梯田观赏区3000亩,打造一年四季花海梯田工程。

    5〕两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

    6〕五落实五到位:各类企业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明确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厂长、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明确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总经理或厂长担任主任;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7〕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8〕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9〕全域一区一线:全域:即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县人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龙胜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一区:即全县大景区,是指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按照旅游一盘棋来发展,把龙胜建成国家生态公园。一线:即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是指通过建设一条全长300多公里,连接全县10个乡镇和89个行政村的大环线,将全县的主要旅游景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片,推动龙胜旅游全面提升,带动全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

    10〕八有一超: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11〕十一有一低于:有硬化路、有水喝、有稳固住房、有电用、有服务设施、有电视看、有网络宽带、有医疗保险、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特色产业、有好班子;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12〕九有一低于:有硬化路、有水喝、有电用、有电视看、有网络宽带、有服务设施、有特色产业、有医疗保险、有社会救助;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低于3%

    13〕七个一批: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14〕十大行动:特色农业富民行动、生态旅游扶贫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农村电商扶贫和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金融扶贫行动、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行动、科技文化扶贫行动、社会扶贫行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

    15〕三同时:项目建设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6五乱现象:乱摆摊点现象、乱设广告现象、乱扔垃圾现象、乱倒渣土现象和乱占河道现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